夏天到了,天气也炎热起来,家里、公司里空调都已经逐渐的开了起来,同时中暑的情况也逐渐多了起来,下面就关于中暑方面,给大家一些科普及专业急救的意见。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病。
引起中暑的因素:
1. 环境温度过高,空气流通不畅,人体获取热量过多。
2. 产热增加: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应用某些药物的人群。
3. 散热障碍: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穿透气不好的衣物等。
4. 汗腺功能障碍:见于硬皮症,先天性汗腺缺乏症,广泛皮肤烧伤后的大面积疤痕形成。
5. 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睡眠不足,饮水不足,不吃早餐,过度疲劳等。

轻症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全身乏力、心悸、脉搏快速、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主要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抽搐。
针对热痉挛,应让病人静坐在凉爽的地方休息;饮用果汁或运动饮料;如果病人有心脏病史或1小时后热痉挛的状况还没有消退,要赶紧就医。
热衰竭:起病迅速,患者常出现眩晕、呕吐、痉挛、昏厥等症状,要给病人喝凉爽且不含酒精的饮料;洗凉水澡或擦拭身体;开空调;换上轻便的衣服。如症状严重,伴有心脏疾病或高血压,要立即就医。
热射病:表现多样,头晕、恶心、高的体温(口腔体温大于39.5摄氏度)、皮肤红热且干燥无汗、怕冷等。应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用凉水擦拭身体等方式迅速给病人降温;不要给病人喝水;要迅速拨打120。
中 暑
急 救 方 法:
1. 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病人平卧并解开衣扣或脱去衣服,如衣物汗湿立即更换。
2. 擦:立即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等放于病人额头、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3. 喝:意识清醒者,可以补充水分,如清凉饮料、苏打水、运动型饮料等,或是口服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4. 掐:如果已经失去知觉,可以立即拇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病人清醒。
5. 转:对于重症病人,立即拨打120转医院就诊。
防暑降温小妙招
1.及时补充水分、均衡营养
喝水应少量多次,每次100毫升为宜。剧烈运动中或后,不宜大喝冷饮。要想安度盛夏,应尽可能多吃杂粮、粗粮、水果与蔬菜。
2.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
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居室应保持幽静、清洁、通风凉爽。
3.午睡虽好不宜太长
夏天犯困,午间小憩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不少人遭遇了“起不来”的尴尬。如果午睡的时间太长,会加深抑制大脑的中枢神经,导致醒来后更加疲倦。但不能熬夜,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质量。
4.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炎夏外出或劳动归来,忌开足电扇、立即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5.备好防晒用具
高温外出应做好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较好涂点防晒品,尽量减少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