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一年中较热的时段,人们往往选择清热解暑的药品或食物来进行防暑降温。但使用清热解暑食品要适度,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不良反应。
从养生方式来说,在夏季养护脾胃,较好能多进稀食,吃粥喝汤,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人体因为暑热出汗丢失的水分。此外,新鲜蔬菜水果能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在食物中,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这些都有一定消暑作用。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三伏之时令,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较旺之时。在机体阳气较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冷饮、空调)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喝冷饮要看各人体质,有的人适合吃冷饮,也有的人不适合。体弱的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病的市民还是慎吃冷饮。此外,中医认为,经常喝冷饮会使身体处于寒湿状态,肠胃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有基础病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喝了冷饮而加重哮喘、诱发气管炎、引起胃痛等。
那么,冷饮量如何把握?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寒气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样,选择合适自己身体的量就可以,就拿苹果来说,一般人吃一个没事,但有些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早上吃一个“金苹果”就会拉肚子,如平时肠胃功能不大好,容易肠子里“咕咕”叫、拉肚子的人群,往往提示体内有寒气,要小心,千万不要盲目跟从。
除了本身性寒的食物,一些温度特别低的食物要避免。很多人贪凉,刚刚从冰箱里取出来的饮料、啤酒,急着直接就吃,事实上,这些都是伤肠胃的。应在常温下放一会儿再吃,且一次不要吃得太多,哪怕再热也要慢慢喝。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及有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更应少吃或不吃。
还有,很多人都希望通过冰淇淋等降温消暑,但是,冰淇淋是一种高脂肪、高糖食品,吃多了不易消化,会降低食欲,孩子不宜多吃。
冰淇淋的温度一般在0℃左右,人体正常体温37℃,如此悬殊的温差对人体胃肠道刺激较大,可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消化液分泌减少。若进食冰淇淋过频或过量,还会削弱胃黏膜保护屏障,引起急性胃炎及肠道功能紊乱,可造成孩子厌食、消瘦、胃肠功能紊乱并导致黄而暗的特征性面孔,医生形象地称之为“冰棍脸”。
总的来说,吃冷饮要注意几点:
1、忌食用过多冷饮。吃得过多,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并刺激肠道,使蠕动亢进,缩短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中营养成分的吸收。特别是患有急慢性肠胃道疾病者,更应少吃或不吃。
2、剧烈运动后忌吃大量冷饮。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导致体温升高、咽部充血。此时,胃肠和咽部如突然受到大量冷饮的刺激,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或咽部疼痛、发音嘶哑、咳嗽以及其它病症。
3、忌吃不卫生的冷饮。由于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均能在摄氏零下170度的低温下生存。因此,吃了不洁的冷饮,就会危害身体健康,故没有品牌的汽水或冰棍不可食用。